投资审计在审前研究些什么,如何才能将研究型审计落到实处、“研”以致用呢?

2023-05-10 19:02:45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原标题:投资审计审前研究浅析

作者:汪粒

投资审计在审前研究些什么,如何才能将研究型审计落到实处、“研”以致用呢?以下,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谈几点投资审计审前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研究审计对象

这里的“审计对象”包括所审计的项目、项目的实施单位、参与项目的参建单位及各相关单位等。

1、研究政策背景。不管是房建项目,还是道路建设、立面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排水管网改造等市政项目,审计人员都应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前期文件着手,搞清楚项目产生的背景、意义、实施目标,进行某些全国统一实施的审计项目时,也要学习国家、省、市的要求及行动方案等。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能知道项目实施的标准在哪,需要对照的标准是什么。

2、研究项目本身。审前对项目整体实施情况“摸底”,既要宏观分析,又要微观了解,既要掌握行业规律,又要了解特点特色。在审计实施前,可通过要求被审计单位填写项目情况表进行摸底,包括“招投标情况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表”“项目建设基本情况表”“概算执行情况表”等,表格内容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写调整。随后,对收集好的表格进行数据比对及分析,例如分析开工日期及施工中标日期的关系,进而精准锁定重点及疑点,为正式审计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3、研究外部情况。审计人员可实地走访项目周边,查询城市留言板中相关项目的投诉及留言,结合项目实施方案及概算批复安排,研究居民及社会对项目的实际需求及反馈。同时可收集如重复施工、建筑垃圾、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夜间施工扰民等问题,从侧面了解项目的各种“小道消息”,通过搜集这些情况,还能发现项目真正的实施时间、施工隐患等“隐藏信息”,问题往往就藏在这些蛛丝马迹中。

二、研究审计内容

1、研究项目资金。研究“资金”离不开研究“收支”。通过项目立项初期文件以及前文提到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表”“概算执行情况表”等表格,可明确“收—钱从哪来”,是中央财政资金还是地方财政资金,配比是多少,如果是借款,是债券资金还是3P资金,还款渠道是什么。“支—钱花到哪去了”,概算列明的每一部分支出是多少,实际花了多少,还剩多少。形成一个大体的分析,就会浮现出许多的疑点和“问号”,带着这些“问号”投身项目,效率自然高出不少。

2、研究项目实施。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建设、监理、跟踪审计单位三方座谈会等,全方位、多渠道、多视角对项目进行“立体式扫描”,因为跟审及监理单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及细节,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及直接性。如果和以上单位沟通有难度,相关问题在“监理日志”及“跟审日志”中也会有所反映。

3、研究项目绩效。对照不同项目的建设要求和指标体系,研究编写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指标编写既要以项目建设的通用标准为基础,又应突出各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技术要求。例如海绵城市项目可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编写绩效考核指标。在现场审计中,对照指标科学地为每个项目作出评价,将建设的“好”与“不好”具体化、量化,评价客观科学。

三、研究审计方式

1、研究组织模式。对准备实施的项目要论证成熟、反复推敲,把审计目标、分阶段任务、预期成果等构想清楚,这样形成的审计计划才具有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才能有的放矢。对于分不同小组实施的审计项目,要把每一小组的协同推进方式与工作模式确定下来,例如由骨干力量开展试审,将试审的问题总结并在各小组推广等。

2、研究技术方式。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的沟通合作,采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重大项目库、电子招投标以及规划、土地、环保等与投资项目相关的数据,作为项目开展的基础。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投资审计,在招投标、工程造价、征收拆迁等方面运用已推广使用的数据模型。

3、研究一体化审计格局。立足项目,全面研究项目概算、投资规模、成本核算、会计制度及工程建设管理特点等,从制度政策、体制机制、规划统筹、建设管理、项目效益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审计建议。


转自:审计工作


  • 10493 人看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