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效益审计全解析:6大内容、5大方法、3大问题

2023-06-10 18:16:19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雒文彦 / 文; 审计网校 / 整编

一、什么是管理效益审计
所谓管理效益审计是通过审计监督检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的一种宏观审计。
二、管理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审计
这是目前管理效益审计最直接有效的突破口,要分阶段确定重点,主要审查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工程项目计划、资金落实情况,开工条件具备情况,以及施工队伍待定、承包合同签订情况等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建设项目预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重点审计建设单位管理费中有无乱开支,及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从总体上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开展审计。有些单位还对项目后评估审计进行了探索,这种审计方式对后续建设项目或者新建项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二)经济责任审计
1、年度审计应侧重审查、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各项承包指标的完成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盈亏的真实性等。
2、届满和离任审计应侧重于界定、核实出资者资产保值、增值;任期内经营目标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情况;盈亏情况;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清理情况;有无超投资挂账、经济纠纷等。
(三)内部控制审计
建立健全完整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部门单位规范管理、促进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堵塞漏洞、杜绝浪费,提高效能的重要举措。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也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全过程。
(四)价格审计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价格审计就是对企业购销过程中的价格行为进行审查,确认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价格决策服务,价格审计包括购价审计、成本价审计、销价审计、投资价格审计和造价审计[更多审计干货关注公众号内审网]。
(五)经济合同审计
主要审计经济合同立项、签订、主要条款内容及合同履行情况及合同终结。要重点关注合同项目是否列入计划或者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是否经过可行性分析研究或者项目评估,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合同当事人、经办人和代理人是否具备合法资格,是否具备相应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合同标的及其数量和质量是否具体、明确、合法;价款和酬金、履约方式及违约金的约定是否合理;出现合同纠纷时是否严肃、合法等。当经济合同履行终结后,应就其合同执行的效益性进行评估,并对未如约履行的合同要审查其原因、违约责任及所造成的后果,对终止合同还应当审计终止行为对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的影响程度。
(六)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舞弊和错误导致的风险,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风险成了现代内部控制的主要防范对象,风险同时存在着创造潜在效益的机会。审计人员通过恰当评估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是管理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及价值所在。
二、管理效益审计的方式
(一)专项审计调查是现阶段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主要形式
专项审计具有程序简便、灵活机动、宏观目的性明确、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的、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于加强研究,提出审计建议,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功能。
(二)既可采取单独立项也可采取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的方式开展管理效益审计
单独立项的管理效益审计,是以评价项目业绩为主要目标,并作为效益审计项目单独立项的审计项目。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开展的效益审计,是在对某一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或者其他形式审计的同时,开展效益审计。这类效益审计项目在制订审计方案时,明确审计目标除注意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外,还要对其中存在的效益问题给予关注和分析。整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重点、审计的步骤安排以及报告内容上,都应包含效益分析和评价的内容。
(三)跟踪审计是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开展效益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
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审计介入提前,全过程跟踪监督,能迅速反馈意见、及时纠正问题,重点是节约项目资金和规范项目管理。对一些重点专项资金或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能够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建设工作,使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得以规范、有序和有效进行,从而取得最佳效益,因此是当前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
在充分把握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资金的管理方式,投资方向和使用效益,重点分析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国有资产管理是否有序、有效,从而界定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
(五)计算机审计是提高绩效益审计效率、系统进行效益分析的关键
积极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下从账目转向数据的审计方法,通过审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充分发挥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集成的优势,寻找和揭示问题产生的内在规律,为效益审计奠定基础。
三、管理效益审计瓶颈问题
(一)审计资源的整合机制
审计人员少与审计任务多的矛盾始终是审计部门面临的困境,如何科学地把审计部门内部彼此相关却又彼此分离的职能,把审计部门外部既有相同使命又完全独立的各种组织机构整合成一个审计资源系统,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应是当务之急。
(二)效益评价的约束机制 
效益审计的关键在评价。目前开展的效益审计缺少相应的衡量标准,如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甚至环境效益评价中,项目发挥的社会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后果,就只能用简单的好与差来评价,不仅给评价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影响效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更导致效益审计结果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更不用说上升到宏观管理层面加以评价。 
(三)问责长效机制
问责制是建设以法治企,促使企业负有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途径,目的就是把那些负有经营责任的无所作为、不作为和滥作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领导人员予以清除,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将经营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如何使效益审计问责常态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遏制财经违法行为,促进依法治企,提高管理效能,应是效益审计实践中探索的全新课题。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 25115 人看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