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型企业内审部门专业化提升与模块化管理的一点初步设想
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里,一般都会有相对健全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因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业务规模较大,业务范围比较广,审计部门的审计任务也会比较重,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专业化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企业组织也会越来越把业务范围聚焦在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越来越把业务领域聚焦在核心技术上。企业组织会把很多以前的业务领域外包给其他企业组织,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业务,同时也能降低相应的经营成本。
企业组织把注意力、财力、人力投放在培养核心竞争力上,企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企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招聘内审人员时,都会对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然而,内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在一个时点上,只是一个存量,如果不去主动提升整个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那么,当企业快速发展时,市场变化时,内审部门的专业水平有可能就跟不上形势。
内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和内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两者可以合在一起讲。下面就是关于提升内审部门专业化水平的一点想法:
一、如何提升内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
(一)建立学习机制
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的效果在短期内很难显现。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机制去引导,内审人员可能更多的学习是为考证,为了给今后更多的选择获取一些资本。内审部门的学习机制既要是强制性的,又要是激励性;既要保证业务知识的学习又要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既要有长期的学习计划,又要有短期的学习目标。无学习,不专业。
(二)专业化的分工
尽管企业组织需要复合型的内审人才,但所谓的“一专多能”的前提是“一专”。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内审人员有再多的一般性技能也满足不了现代内审业务要求。而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内审部门也培养不出专业过硬的内审人才。毕竟,每位内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大型企业组织的业务也是多元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三)参加组织内其它部门的培训
内审部门应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可以派人参加企业组织其它部门组织的培训。内部审计是一门专业,但是也需要其它专业领域知识的补充。内审部门应该获得企业组织领导的支持,使其部门能够得到其它部门的允许,来参加其它部门组织的培训。很多情况下,组织里其它部门会提防着审计部门的。
(四)加强同行交流
企业组织的内审部门一定不要闭门造车。内审部门要建立获取行业内或外的内审动态信息渠道,或者组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会,或者实地参观拜访。内审同行间的交流,有利于内审部门学习到其他内审部门的先进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
(五)外部培训
一些官方或民间培训机构,会组织很多培训班、研讨班。但内审部门在选择外部培训班时,一定要调查了解培训机构的背景,了解培训教师的资质,以及选择合适的 。外部培训班一般不会提升参训人员实际操作技能,但是可以开阔参训人员的思路,可以让参训人员学习到更先进的方法论。
(六)建立知识库
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内审部门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知识库的建立有利于内审部门挖掘出新的知识点,总结出学习曲线的规律,为补充新的技术手段提供信息支持。对于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可以配备专门的人员,建立和维护知识库。
二、关于模块化管理
为什么笔者把内审专业化和模块化管理放在一起说呢?有两件事,让笔者想到在内审专业化驱动下,大型企业的内审工作模块化管理成为可能。一件事是:世界上装备最现代化、专业化水平最强的美军在战争中已经开始通过模块化管理增强战斗力;一件事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非核心业务都外包给更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企业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型企业里的内审部门,也都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但内审部门不是擅长所有的审计领域,在业务种类相对繁多的大型企业里,内审人员在某些业务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那是否可以通过模块化管理的方式来提升内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内审部门整体作业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一)关于模块化管理的设想
如何开展模块化管理,笔者也只是有一点初步设想,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一步完善。首先,什么是模块化管理?笔者认为,模块化管理就是在优化设计的框架下“插入”经整合后的业务单元使业务流程能够更高效的运作。在模块化管理下,业务框架和业务单元能够随时升级,以提高业务流程的时效。那么,对于内审工作来说,如何进行模块化管理呢?笔者设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搭建和优化业务框架。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应该主动搭建起自己的业务框架。业务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审部门整体运作的框架,一个是在整体框架下,各个具体业务流程框架。只有完善和优化的业务框架才能支撑起各个业务单元的插入,并保证内审部门整体运行效率。
2.划分业务单元。内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的业务范围内划分各个业务单元,例如财务审计、运营审计、销售审计等等。在大的业务单元下,有可以细分小的业务单元。如财务审计单元下,有可以细分为资金管理审计、会计核算审计等业务单元。业务单元的划分,是模块化管理的前提,也为下面要讲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条件。
3.专业化分工。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一定实行专业化的分工,这样不仅能提升内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也能使模块化管理更加有效。专业化分工也有利于内审人员专业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内审人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通才固然是好,但在这分工如此精细的社会里,专家更是容易生存。
4.统筹安排。有了业务框架,有了业务单元,那么就需要统筹安排了。简单讲,就像在一块电路板上,把电子元件按照电子原理插上去,通上电流,让电路板和电子元件发挥既定的效用。在这里,再次强调,电路板的设计和电子原件的更新升级同样重要。模块化管理,考验着内审部门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者统筹安排的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
5.以风险和任务为导向。以上面的电路板和电子原件为例,推动电路板和电子原件运行的动能是电流。那么,内审部门模块化管理的动能就是风险和既定的审计任务。内审部门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评估,制定审计计划任务,另一方面接受企业管理层的委托开展审计项目。
(二)模块化管理的意义
最后,还是再回来谈一谈内审部门模块化管理的意义:
1.提升内审部门的整体运行效率。模块化管理能够提高内审部门的资源使用效率,这主要得益于模块化管理后,内审部门的领导者更能清晰看到各个业务环节投入资源的多少。
2.提升内审部门的作业能力。这里再来举个例子吧。关心祖国军事的人都知道,以前的七大军区现在已经改成了五大战区,并且四总部也重新进行职能和单位划分。军区改革的目的就是为增强我军的实战能力。以前那些大而全、臃肿的军区设置,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战争。
3.强化了内审部门的后台管理能力。内审模块化管理要求内审部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后台。这个强大的后台要起到参谋、后勤、装备的作用,也就是发挥制度设计、流程设计、非现场运算、人员培训、组织等职能。
4.使外包成为可能。实行内审模块化管理以后,因为有了强大的后台和流程支持,那些内审部门不熟悉的业务领域可以聘请一些外包公司进行处理。大型企业的业务种类相对较多。内审部门要对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审计,如果没有外包,那只能靠自己培养内审人员或新聘请熟悉相关业务领域的内审人员。这样的话,不仅加大了审计成本,也满足不了审计的时效。
5.为内审人员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内审模块化管理后,内审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专业要求也更加清晰,学习也更加有导向性,因此,也就能够集中精力培养出更专业的技能,时间也就更加被有效管理。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 7148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