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审计选题考虑的因素

2023-07-18 18:06:53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不少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类型只有两种: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流程和重点每年的变化不大,而专项审计因为每年会有不同的选题,而在审计流程、审计重点、审计技能等方面会有不同。相对而言,经济责任审计更像常规性审计,而专项审计更像每年的新任务。


专项审计选题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大部分审计部门应该都差不多,我们再来梳理一下,也欢迎大家留言交流经验。以下是选定专项审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监管及主管部门的要求。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监管及主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也把内部审计作为监管、监督的延伸和抓手。除了以往的要求,监管及主管部门也会对下一年内部审计方向提出新的要求。


2.管理层要求及关注重点。除了外部的政策性要求,审计部门必须时刻关注管理层要求及关注重点。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句话不一定恰当,但是审计部门必须围绕管理来开展工作。审计部门尽可能地要对管理层的一言一行做出判断,判断管理层觉察到的管理缺陷和风险。通常,管理层会对整体业务的运行状况比各个职能部门更有感知力。


3.上年及以往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也许是审计人员最值得信赖的决策依据,因为是亲自检查的结果,也是亲自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审计部门需要重视的是如何把散布在各业务领域的审计发现关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判断。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单一的重大发现,而较少把审计发现与更多、更深层次关联起来。


4.重要风险和内控缺陷分析。这里的重要风险和内控分析是指从信息系统及其他渠道获取各项业务数据和指标,从整体、业务领域、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风险和内控评估,发现可能给组织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确定专项审计的大致方向。审计部门还应该关注信息系统以外的风险和内控缺陷预警提示,例如访谈结果,外部媒体揭示问题等。


5.资产资金资源聚集的领域。资产资金资源聚集的领域一般容易吸引注意,容易被人钻控制漏洞谋取不法利益,也容易在市场中受到更多的风险。即使是控制严密,也会由于利益趋势,而多人串通使控制失效。同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专项审计也应该在资产资金资源聚集的领域安排课题开展审计。


6.经营政策及制度重大变化。在经营政策及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也会出现在原有业务模式下不会出现的风险。因为即使业务流程会随着经营政策和制度的重大变化而做出调整,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改进和完善。审计部门应该考虑在经营政策及制度重大变化下,会对涉及的资金、资产、资源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造成控制缺失的情况。


7.提升经营效率效益的可能性。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促进组织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审计部门不仅要努力保护组织资产和利益,也要通过对改进流程和管理方法发表审计建议而使组织挖掘潜在的效益,使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专项审计选题时,审计部门要考虑更加全面,因为业务部门不会对提升效率和效益视而不见的。


8.审计部门软、硬实力的提高。审计部门的软实力包括审计影响力、审计文化力、审计作业水平、审计技术水平等,硬实力包括信息系统设施、审计资源、人员的学历及证书情况等。随着软、硬实力的提高,审计部门可以扩展审计领域,尝试对新的业务或未曾开展涉及的业务开展审计,在专项审计选题上可以有新的探索。



尽管专项审计的选题上,审计部门越来越越借助系统性的工具和技术来开展,但是因为内部审计也是一种管理的手段,也需要依靠管理的认知水平、丰富的审计经营、和对业务感知,因此审计部门也要加强与管理层、管理部门、经营单位的交流。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 7331 人看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