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两项重要工作
前段时间,学习一篇同行的文章,文章指出,审计项目负责人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定方向,带队伍,拿结果。成功的审计项目确实要靠:准确的方向,项目成员的协同配合,以及审计成果。审计项目开展前,要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确定审计项目的重点和方向。审计项目开展中,人的因素更为关键,项目管理虽然要围绕事的管理,但事还是要由人来完成的。审计项目结束时,要有能拿得出手的结果:整个项目的质量是符合标准的,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内控得到了全面排查,审计发现问题比较有价值。
对于审计部门负责人来说,定方向、带队伍、拿结果,也是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三件事,与审计项目负责人来说,这三件事情可能更加重要。
不过,还有两件事情,对于审计部门负责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是建平台;二是找资源。
一、建平台
审计工作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来开展。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制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而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那就是跟随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管理需求。战略目标指向哪里,管理需求想要什么,审计工作就要去做什么。所以,大方向跟着组织战略和管理需求,然后制定审计工作的具体方向。
为什么建平台也很重要呢?
一是平台型的审计部门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才。审计工作是否能做好,关键还是靠人,只有把审计部门建成吸引人才的平台,才能让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发挥作用。
二是平台型的审计部门,审计人员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就像航空母舰那样,可以从甲板上起飞,又可以回到甲板上休整和补给。
三是平台型的审计部门,更容易不断地业务扩展。平台型的审计部门,不是靠等级来管理,或者更容易扁平化的管理,审计人员沟通更加顺畅,还可以根据专长、任务等进行组合。
四是平台型的审计部门,更容易与外界进行交流。平台型的审计部门是没有“篱笆墙”或“部门墙”的,会和职能部门、被审计机构进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
审计部门无论规模大小,可以支配的资源如何,审计部门负责人一定要具备平台思维,要把审计部门打造成:人才平台、成长平台、培训平台、监督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等等。
审计部门应该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坑,如果是一个坑,进去很难再爬出来了。平台是可以扩展的,而一个坑却是容易越挖越大。
建平台,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需要审计部门负责人有全局意识和具备长期主义的思维。
平台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审计部门所在组织的平台,另一种是基于审计专业发展的平台。想在第一种平台上发展,需要为组织做出贡献并获得组织认可。想在第二种平台上发展,需要审计行业的认可或组织所在行业的认可。
审计部门负责人只要在上述的两种平台之一为审计人员搭建平台就已经非常难得了。当然,也有更卓越的审计部门负责人会为审计人员在两个平台上都搭建起平台。
二、找资源
审计部门一定是资源稀缺型的部门。虽然审计部门在理论上地位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会优先获取资源。
所有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建立在一定资源之上的。解放战争时期,即使条件再艰苦,也需要群众把物资用独轮车运送到前线去。上世纪60年代,即使我们物资非常匮乏,也是勒紧裤腰带,把资源投入到原子弹的制造上。
审计部门想要发展,物质基础是必须的,资源投入也是必须的,只靠理念和情怀,是吸引不了人才的,也无法拓展审计业务领域。
找资源之前先要把资源进行分类,比如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免费资源和付费资源,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等。经过分类,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资源可以被利用,哪些资源还没有被利用。还有一种资源,就是审计人员通过晋升、升职而获得资源。
找资源有两层含义:一是争取资源,二是挖掘资源。
争取资源。审计部门争取资源的前提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创造价值说起来有点空,实际上就是通过审计活动为组织节约资源或者帮助组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当组织领导看到审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资源消耗的成本中心,还是能为组织省钱的“利润”中心,也就自然会给审计部门投入资源。争取资源,往往是争取有形资源、付费资源和外部资源。为审计人员争取晋升、升职的机会,使得审计人员获得成长的资源
挖掘资源。虽然审计部门的资源是稀缺的,但是审计部门的资源利用仍然有可以挖掘的空间。挖掘资源往往是挖掘无形资源、免费资源和内部资源。比如,审计部门获得组织领导的在审计项目开展中的支持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再比如,通过鼓励审计人员成为内部培训讲师,就是挖掘到了内部资源。
审计部门负责人不仅仅是为审计人员赋能,还要为审计人员找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源,审计人员再大的本事,也很难得到施展。
三、平台和资源
审计人员要想发展,必须既要有平台又要有资源。平台为审计人员搭建起来成长模式和成长通道。资源为审计人员的成长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培养审计人员的能力当然是审计部门负责人的重要职责,但是,如果审计部门负责人能够为审计人员搭建起平台、找到资源,审计人员的能力也会自我提升的。正像德鲁克所说的,能力是教不出来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具备。因此,有了平台和资源,审计人员也就有了锻炼的机会。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 12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