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要做好审前调查这门功课

2024-11-07 18:41:50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如何在最少的审计资源下获得审计成果突破,一直困扰着广大内审人员。审友汇专家组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内审专家们一致认为,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现场时间非常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只有从外围取得证据,内部问题才能解决。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审计项目主要依靠我们非现场的时间。那么如何做好审前调查呢?听听专家们这7点建议吧:


1、对被审单位做好风险评估


我们可以收集有关网络资料、熟悉被审计单位内外业务模式。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行业特点三方面外部情况入手,对被审单位做好风险评估。

1)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政府在某方面的限制性规定等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主要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

2)法律环境包括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主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的合法合规性检查的内容和重点。

3)行业特点包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行业地区运用的法规、特定的会计规定和惯例、某些行业共同的风险特点等。


2、从内部情况入手做好调查


这里的内部情况指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经营情况、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等。审计人员要尽量提前查阅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背景材料;财务报表、账册、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等;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这里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组织经营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和股权管理关系、涉及经济活动的业务开展情况等。

2)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包括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银行账号及重要财务收据、重大决策及相关的会议记录、合同、协议、文件等。

3)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还包括部门以前年度审计或其他被审计单位内审部门、外审单位的各类检查报告以及有关年报审计信息等。


3、用好问卷调查法


一般认为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调查表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往往给被审计单位用。其实我们也可以用问卷调查这样的工具来辅助我们进行审前调查。我们将要准备调查的内容和提纲设定为若干个问题和若干个量化指标。通过设立这些心中的疑问,再与布置被审计单位自查结合。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遗漏很多有用信息。


4、请教同行专家


大家知道内审部门的能力绝不是靠内部人员本身。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审朋友圈。但若怕麻烦别人,我们的审计朋友圈也就无从建立人际关系。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都可以放心地“麻烦”我们审友汇的内审专家。最怕的就是:你不说,我不问。每位内审人员总有项目困难和困惑。懂得向身边的同行专家求助,其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自己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举手之劳。术业有专攻,麻烦别人,才能吸取专家身上有用经验,才能缩短自己积累时间,获得更大进步。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我们的内审专家一定会乐意帮您一把。


5、询问相关人员


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也是审前调查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在更广范围内收集信息,拓宽审计思路,发现重点关注领域。审前调查访谈的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


6、实地观察也是必不可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法来取得审前调查信息。我们在阅读纸面资料后,还要前往被审计单位,实地走访。充分了解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实地保管情况等。


7、数据分析调查法


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所反映的各种比例和趋势关系的计算与比较而取得。主要通过对报表的横向纵向分析、账户的结构分析和相关经济活动的因素分析,揭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和变化趋势,根据异常波动确定审计重点。只有在审前获得充分的审计线索和风险预警指标,带着问题入场,才不会空手而归。


审前调查不仅是一个必经程序,更是日常工作中就应当留心的积累过程,这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好比在一场战役之前,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一样。因此,抓住审前调查的重点,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审计人员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 515 人看过
Baidu
map